生活中,有的人越过越精彩,有些人却越来越找不着北。
这其中的区别,往往就是那紧要的一两步起到了决定作用。
又是一年开学季,从377万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的84万准研究生们即将迈入校园。
在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期末复习期间人满为患。
陶杰曾在《杀死鹌鹑的少女》的书中写道: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决定你一生命运的那一天,其实是生命中很普通的一天。”
而对大多数考研学子来说,决定考研的那一天,或许正是你以后会无数次回想并且感激的那一天。
正因为那一天,才让你有机会遇到最好的自己。
只要考研还在一天,这个问题就会有人来问:考研到底是不是成年人逃避现实社会的方式?
2020年,有377万人参与了这场长达300多天的孤独战斗,人数也达到了历年之最。
也是在2020年,疫情的蔓延揭示了现代生活的脆弱性,原以为坚固的一切随时可能坍塌。
“裁员”、“失业”、“找不到工作”的新闻层出不穷,让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提前窥见了社会的獠牙。
不再需要长辈和过来人苦口婆心的劝导,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将年轻人“推回”校园。
某双选会招聘现场
小杨学历出身并不高,大三暑假跟着朋友到上海打工。
见识到了城市最繁华是什么样子,也切实感受到学历及专业背景在求职路上的重要性。
小杨突然意识自己的渺小,也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对未来平凡人生的不甘。
打完工,回到学校。小杨把在暑假打工挣来的钱全部用在考研上,报班,买考研资料。
每天5点半准时醒来,第一个走进考研的教室。从备考到正式考试的那一天,从未中断。
今年的开学季,小杨将收拾行囊,再次奔赴上海。
因为她将在这个给予她人生转折点的地方开启她的研究生之旅。
当我们回访这位上岸学员时,问起她为什么会选择考研?她回答道:
“在那个做出考研决定的炎热暑假之前,考研从未被放进我的人生规划里。选择考研这条路,只是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仅此而已。”
文初的那个问题解决了吗?
或许仍然有人觉得没有。
“这是一个考研成功上岸了的人,那没考上的人怎么办?”
“这是一个考不上有爸妈兜底的人,那没有爸妈兜底的人怎么办?”
“这是一个目标985的人,那些考普通大学,不确定考上以后学历能否有用的人怎么办?”
在这可能想象到的一连串提问中,或许有人已经找到答案了。
与其说考研是对现实社会的一次逃避,不如说考研是对平庸人生发起的挑战。
毕竟,人生需要独自上场,坚定走好自己选的路,才是对自己负责到底的方式。
2013年,国家取消了报考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的规定,考研不再是一件与年龄捆绑的事。
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环境,也在鼓励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学业梦想。
正如纪录片《纪实72小时》中,一位36岁辞去工作准备考研的受访者说:
当你试图改变时,“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并且“相对公平”。
这句话,相信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听过无数遍,但那时的我们大多数都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
可当我们脱离校园、踏入社会,面对生活束手无策时,忽然意识到,有一场相对公平的考试可以去指望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
毕竟,在那些初尝社会人滋味,又没做好准备的年轻人眼中:
“只要你付出努力,它就会给你回报”的一场场考试可比社会上、职场中的许多苟且功利强得太多了。
3月中旬,考研国家线公布。
考过国家及格线,对不少人来说是备战了两年、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成果。
第二次考研的张静没查看分数线,因为过了国家线只是国家认可了你的努力。
你的努力还需要跨过报考院校的门槛。
对于非应届的考研生而言,“脱产考试”是他们自备考以来的一件心事。
一直都有一个“名校梦”的张静从大学便意识到,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没办法支持她出国留学。
实现名校梦,只能埋头考试。
她的执着让周遭很多人感到不解。其中就包括反对声量最大的人——她的母亲。
从第二年备考开始,“脱产考试”就成为母女二人冲突爆发的导火索。
张静说,每次听到这样刺耳的声音,她对考研的信念感就会加重。
“我一定要成功!”
备考就像坐过山车,张静有时充满信念与希冀,有时又会被压力与焦虑击垮。
每次她感到抑郁情绪布满全身,无人倾诉时,就会找助教老师说一说来缓解焦虑。
面临着同辈压力、年龄焦虑、适应社会难等问题,助教老师曾问过张静,是否后悔考研?
张静给出的回答是:不后悔。
“研究生学历,是我人生的必选项。”
虽然,各种各样考试中包含着有太多让人叫苦不迭的东西。
可它们却依然是一个想要谋求更好生活、追寻最好自己的年轻人靠努力就能得到的最可靠的东西。
考研成功被叫做“上岸”。
这意味着,考研人默认自己的备考过程是一片需要被脱离的苦海。
考研上岸就像是小美人鱼终于得到了双腿,撒欢儿奔向自己想要的未来。
可是太多人没有等到那双腿,最终成为了海上的“泡沫”。
备考,显然是一个很苦、很难、很漫长的过程。
那些考研上岸的“小美人鱼们”在即将奔向美丽校园之前,背后熬了多少个咬牙坚持的日日夜夜,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王玥第二年考研时,每天跑到隔壁大学的自习室,早上6点到晚上11点,雷打不动地复习。
为了升学,她两年没玩过微信,社交的次数屈指可数,备考期间每天缩在书桌前,体重增长了将近20斤。
她回忆到,当时的人生“只剩下考研”。
考研路上就是这样一场孤独的旅程,一场不断迈向最好的自己的孤独旅程。
可即便孤独,依然有很多同路人在与你同行。
“在暑期集训时,才让我知道原来考研路上没有那么孤单。老师的一路支持,小伙伴一起努力的激励,还有一起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的信念是后来支撑我走完这段考研路的重要原因。”
今年,王玥顺利上岸。和她一起上岸的还有考研路上认识的研友。
得知上岸的那一天,王玥和研友姐妹在通话里哭了一个小时。
如果将考研经历投射到我们一生,那么我们的一生就像是有一张张大大小小的试卷。
每一张试卷都需要我们潜心备考,用心答题。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永远记得要有答题的勇气。
当我们做下决定的那一刻,就距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专业院校报考指导,请关注老师微信